无人机法律规

2023-11-20 00:09

无人机法律规

一、无人机定义及类别

无人机,即无人驾驶飞行器,是一种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它包括无人直升机、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等。

二、无人机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关于无人机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等。其中,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主要对无人机的空中交通管理进行了规定,包括飞行计划申请、空域申请、飞行高度限制等方面;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则主要对无人机的驾驶员资质进行了规定,包括驾驶员的资格条件、培训要求、执照管理等。

三、无人机注册登记制度

为了加强对无人机的管理,我国实行了无人机注册登记制度。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拥有、使用无人机的单位和个人,都需要按照规定进行注册登记。注册登记的内容包括无人机的型号、数量、使用目的等。

四、无人机飞行限制及相关规定

1. 飞行高度限制:根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不得超过120米(400英尺)。

2. 飞行区域限制:无人机不得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对空情报识别区、无线电测向定位区等敏感区域飞行。同时,未经批准,无人机也不得在禁飞区域进行飞行活动。

3. 飞行时间限制:无人机的飞行时间一般不得超过30分钟,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飞行时间的,需提前向当地航空管理部门申请。

4. 飞行活动申请:进行无人机飞行活动前,需向当地航空管理部门提交飞行计划申请,并按照要求进行空域申请和飞行许可。

5. 飞行活动监管:无人机飞行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服从空中交通管制和航行情报服务部门的指挥。

6. 应急处置: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时,操作人员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尽可能减小对地面人员和财产的损害。同时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情况,协助调查处理。

7. 事故处理:对于因无人机飞行引起的安全事故,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处理。涉事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8. 法律责任:对于违反本管理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将视情节轻重依法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